当地时间8月6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接连放出大招,从芯片半导体到进口药品,从巴西到印度,一系列加税措施密集出台,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。这一政策不仅冲击全球供应链,更暴露了单边主义对多边贸易体系的破坏。
芯片与药品成关税重点目标
特朗普在8月6日宣布,将对进口芯片和半导体征收约100%的关税。但他同时表示,若这些产品是在美国本土制造,则无需支付任何相关费用。这一政策直接冲击全球芯片产业链——美国作为全球芯片设计和制造设备的核心供应方,其关税政策可能导致韩国三星、台积电等企业成本激增,进而推高全球电子产品价格。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(SEMI)预测,若政策落地,全球芯片供应链成本将增加15%以上。
而在此前一天,特朗普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(CNBC)采访时,已释放针对进口药品的关税信号。他称,将先对进口药品征收 “小额关税”,并计划在一年左右将税率提高至150%,最终升至250%,其目的是“希望药品在我们国家生产”。这一言论立即引发全球药企震动——瑞士罗氏、诺华等企业在美营收占比超过30%,若关税生效,其抗癌药、心血管药物等高价药品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可能翻倍。美国消费者联盟警告称,这将导致数千万依赖进口药品的美国民众面临断药风险。
多国启动反制与应对
面对美国关税大招,多国迅速出台反制措施,一场贸易博弈悄然升级。
瑞士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磋商请求,其药品、手表等出口产业受冲击明显。欧盟宣布暂停对美反制措施90天,法国呼吁企业暂停对美投资,德国考虑撤回存放在美国的黄金储备。
非洲方面,利比亚、南非等国面临25%-30%关税,南非柑橘产业预计损失超2亿美元,多国加速与中国拓展贸易合作。
巴西成为首个将美国诉至WTO的国家,卢拉政府启动出口补贴和市场转向计划,同时联合阿根廷等国磋商建立 “南美贸易联盟”。
印度因进口俄石油遭50%总关税,批驳美方理由,通过卢比结算深化对俄合作,计划2026年将非美贸易占比提至65%。
美国国内显现政策影响
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.7%,家具、家电等进口商品价格环比上升 1.9%。高盛将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上调至45%,摩根大通预测全球衰退风险升至60%。美国商会警告,若关税政策持续,2025年可能有超50万制造业岗位流失。
目前,各方对关税政策的后续影响持续关注。从更深层次来看,特朗普此次密集出台关税政策,本质上是单边主义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又一次凸显。这种以 “美国优先” 为核心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,不仅会打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节奏,导致各国贸易成本大幅增加,还可能进一步撕裂本就脆弱的多边贸易体系。多国的反制行动也预示着,全球贸易摩擦或将进入新的升级阶段,而这种摩擦最终损害的不仅是相关国家的经济利益,更会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造成严重阻碍。未来,如何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,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,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。
关注 ICBE 跨交会官方公众号,第一时间获取跨境贸易前沿动态与深度解析;11 月 3 日,ICBE 跨交会将在深圳盛大启幕,汇聚全球商机与行业资源。点击下方原文链接,即刻抢占展会黄金展位,把握跨境贸易新机遇,敬请期待!